在上一章節中,我們介紹了為什麼會用什麼樣的技術基礎架構會計模組。
本章節將針對 會計模組設計 說明預計的架構內容。
簡單探索「目前有哪些第三方模組」?
依照前述探索的案例,而我們的目標是完全取代這個模組,在30天,寫一個在台灣會計模組的解決方案,以下為進行比較參考:
項目 | 30 天在地化會計模組挑戰 | Odoo 17 Accounting (om_account_accountant) | Odoo 17 Full Accounting Kit (base_accounting_kit) |
---|---|---|---|
核心定位 | 在地化需求,針對台灣會計制度與作業習慣設計,30 天練功紀錄 | 開源社群版最常見的會計模組,彌補官方缺少的標準功能 | 社群版基礎會計套件,彌補官方缺少的標準功能 |
會計報表 | Day3–6 報表結構、財務報表、會計報表、進階報表 | 日常報表、PDF 輸出 | 提供標準財報 |
庫存整合 | Day7 進銷存報表、Day8 庫存帳齡表 | 無 | 無 |
銷售整合 | Day9 訂單追蹤表 | 無 | 無 |
固定資產 | Day10–12 資產主檔、折舊計算、資產異動 | 固定資產管理 | 固定資產管理 |
票據資金 | Day13–18 付款沖帳、票據功能、銀存收支、資金預估 | 無 | 無 |
成本核算 | Day19–27 成本方法、SVL 調整、月加權平均、成本差異分析 | 無成本模組 | 無成本模組 |
AI/創新 | Day28 AI模組 | 無 | 無 |
特色 | 強調「在地化」:符合台灣月結、票據、資金預估 | 提供社群最常用的會計基礎功能 | 社群入門級會計套件 |
適用情境 | 針對台灣會計實務落地 | 適合需要 PDF 報表與固定資產的社群用戶 | 適合不同樣板的報表 |
此次的案例預計的文章地圖,結果如下:
本章梳理了目前社群常用的兩大會計模組:om_account_accountant
與 base_accounting_kit
,雖然它們提供了基礎的會計功能,但在實務應用上仍顯不足,例如:缺乏在地化報表、報表結構複雜難以維護、固定資產與票據資金功能不完整等。
因此,本計畫預期的目標是要做模組與畫地圖(寫文章),挑戰 重新設計一個適合台灣實務的完整會計模組。
透過 30 天的探索與實作,將涵蓋會計報表、固定資產、票據資金、成本核算等完整範疇,逐步建立出一套可落地、可擴充、可持續維護的台灣會計解決方案。
當然製作上都有些優缺點的取捨,後續文章會逐一進行說明功能差異與為什麼這麼做,那因為章節比較多,除了取代om_account_accountant
,後續可能會增加與收款沖帳功能會與Account Reconcile OCA
模組比較。
總結來說,30天的設計規劃不只是功能補強,而是一個 由地基打起的完整重構,為後續各章的展開奠定了清晰的藍圖,完成後如果要測試是否獨立,最簡單的測試方式就是都進行安裝,沒有出現衝突,表示模組是可以獨立運作的。